借阅:6 收藏:0

/张凤铸著

ISBN/ISSN:7-81004-714-0

出版: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12

载体形态:11,766页 :图 ;21cm

丛编:电视艺术丛书

简介:本书主要包括信息传播和电视审美,电视艺术本体和形式美,声音的基本特征,镜头语言与有声画面,实况播出与录像等共二十二章内容

中图分类号:J933

责任者:张凤铸, (1936-)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凤铸,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影视
    艺术硕士生导师,原为文艺系主任,现任学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所所长、北京市艺术类高评委委员、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
    法人代表、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1936年生于广东省五华县,1952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
    中山大学中文系。是中国电影家和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加拿大
    信息传播中心研究员等。著作甚丰,著有《影视基础理论和技
    巧》、《文艺广播初探》、《影视艺术》、《音响美学》等,主编过
    《广播电视文艺论集》、《中国广播文艺学》等;担任过《电视艺术
    辞典》、《中外影视名作大辞典》、《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等编
    委,发表过100多篇论文、文章,有的著作曾获得院级、部级奖,
    参加过多次国际性影视学术会议,当过“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
    国家级、部级评委,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列入多种
    大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

    目录: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信息传播和电视审美
    第一节 信息的传播形态
    一 浩如烟海的信息
    二 不断进化的信息
    三 信息的类型和传播
    四 信息论美学和电视美学
    五 电视观众反馈的新信息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一 传播的逼真性和虚幻性的结合
    二 节目的兼容性和选择性的结合
    三 审美的社会化和小家庭的结合
    第三节 视听兼备的传播优势
    一 感觉是进入审美领域之门
    二 视、听觉交相扶持相得益彰
    三 克服重画面、轻声音的弊病
    第二章 电视艺术本体和形式美
    第一节 从本体论入手解剖
    一 电视美学的独立品格
    二 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
    三 头脑中需要屏幕意识
    四 屏幕有声画面造型
    五 面相交流的观照方式
    第二节 形式美和线条
    一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
    二 线条和线条的形态
    第三节 形式美和色彩
    一 颜色与光的关系
    二 色彩的审美心理
    三 色彩的多种功能
    第三章 声音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声音美和物理性、生理性
    一 声音的普遍性和声音美
    二 声音的物理性
    三 声音的生理性
    第二节 声音的心理性、表情性、全方向性
    一 声音的心理性
    二 声音的表情性
    三 声音的全方向性
    第四章 镜头语言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一 镜头的涵义和摄像机镜头
    二 电视艺术的镜头类别
    三 镜头的运动形式和手法
    第二节 景别与空镜头
    一 电视艺术的诸种景别
    二 见景不见人的空镜头
    第三节 电视的有声画面
    一 电视画面基本特征
    二 电视画面的构图因素
    三 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第五章 电视录音
    第一节 录音条件与技艺
    一 录音条件与录音设备
    二 演播馆(室)与录音
    三 艺术录音的再现与表现
    第二节 录音艺术与声音美
    一 拟音与配音
    二 外国影视剧译制
    三 声景与立体声
    四 优质、技艺、鉴定
    第六章 实况播出与录像
    第一节 电视发展与实况节目
    一 发展中的电视传播
    二 直播、录播、展播
    三 文艺竞赛(竞技)节目
    第二节 春节联欢晚会
    一 文化渊源与整体把握
    二 审美心理与年味浓郁
    三 声画并茂与节目构成
    四 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第七章 音乐语言
    第一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一 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
    二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第二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渊源
    一 声、音、乐、舞的分与合
    二 音乐渊源与音乐遗产
    第三节 音乐语言与表情功能
    一 直接观照与间接感知
    二 感情化形象与表情功能
    第八章 音响语言
    第一节 音响含义与种类
    一 音响的含义
    二 天然音响系统
    三 人工音响系统
    四 客观音响、主观音响与乐音音响、噪音音响
    第二节 音响功能与魅力
    一 音响的多种功能
    二 音响的丰富表现力
    第九章 音响的运用
    第一节 惯用的十法
    一 音响开头法
    二 音响结尾法
    三 音响重复法
    四 闹静相接法
    五 提前相接法
    六 突起相接法
    七 音响停顿法
    八 叠化、叠合法
    九 音响省略法
    十 强化、淡化法
    第二节 变异和综合
    一 音响变异法
    二 音响主客观、画内外结合法
    三 音响综合法
    第十章 舞蹈语汇和声音
    第一节 舞蹈艺术
    一 舞蹈的美学特征
    二 舞蹈和电视
    三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
    第二节 舞蹈节目与舞蹈种类
    一 舞蹈节目
    二 舞蹈形式和种类
    第三节 古典舞、民间舞与现代舞
    一 古典舞
    二 民间舞
    三 现代舞
    四 习俗、社交、体育、新潮舞蹈
    五 歌舞片和舞蹈音乐
    第十一章 蒙太奇和有声画面
    第一节 蒙太奇概念与丰富内涵
    一 蒙太奇概念的要点
    二 蒙太奇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蒙太奇的作用
    一 蒙太奇的功能
    二 蒙太奇理论探讨
    第十二章 长镜头和有声画面
    第一节 长镜头的运用和功能
    一 长镜头的形成和兴起
    二 长镜头的效能
    三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第二节 长镜头在中国的运用
    一 立足“影戏”的原始长镜头
    二 无师自通的早期长镜头
    三 五十年代的我国长镜头
    四 近来日趋成熟的长镜头
    五 长短镜头兼用的新趋向
    第十三章 电视音乐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音乐节目
    一 音乐实况与录像播出
    二 音乐节目与实景录像
    三 音乐节目与歌剧演播
    第二节 电视音乐艺术片
    一 电视音乐片的兴起
    二 民俗性音乐片
    三 电视音乐风光片
    四 电视音乐作品片(含音乐家)
    五 音乐电视――MTV
    第十四章 声画关系
    第一节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 画面美与声音美
    二 声画艺术处理
    三 声画分立
    四 声画对位
    第二节 掌握分寸和关系
    一 真与假的关系
    二 动与静的关系
    三 藏与露的关系
    第十五章 名著改编 声画纷呈
    第一节 蔚为壮观和成绩斐然
    一《武松》开路与《水浒》戏跟上
    二 《诸葛亮》在塑造历史人物上的突破
    三《西游记》荣获“飞天奖”特别奖
    四《红楼梦》也获“飞天奖”特别奖
    五 中外古典名著改编方兴未艾
    第二节 现代、当代名著的改编
    一《四世同堂》的重大贡献
    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春蚕》、《秋收》、《残冬》
    第三节 中外改编成果与改编样式
    一“真正再诞生一次”
    二 中外影视改编模式
    三 突破禁区与慎重严肃
    第十六章 电视剧发展历程
    第一节 起步、初创时期
    第二节 复苏、起飞时期
    第三节 发展、提高时期
    第十七章 哲理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电视剧的成熟
    一 电视剧成熟的标志
    二 声画并茂的哲理性电视剧
    第二节 哲理的巧妙渗透
    一 哲理寓于整体形象之中
    二 哲理寓于“莎士比亚化”之中
    三 哲理寓于人物命运之中
    四 哲理寓于美与丑、文明与愚昧对照之中
    五 哲理寓于“怎样教”的问题之中
    第十八章 纪实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崭露头角的剧种
    一 纪实美学的兴起
    二《新岸》的艺术魅力
    三《女记者的画外音》
    四《新闻启示录》
    第二节 力量在于真实
    一《刘连仁》
    二《爱新觉罗・浩》
    三《铁人》和《长城向南延伸》等
    四 纪实性文学与纪实性电视剧
    第十九章 行动与体语
    第一节 电视表演的有声与无声
    一 动作与体语
    二 程式化表演
    三 戏曲音乐配置
    第二节 表演体系与视听形象
    一 体验派艺术视听形象
    二 表现派艺术视听形象
    三 动作语言与动作要领
    第二十章 现代派思潮与影视创作
    第一节 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第二节 现代派基本创作思想
    第三节 现代派电影一瞥
    第四节 科学分析,吸收精华
    第二十一章 声音节奏与艺术节奏
    第一节 节奏与韵律
    一 节奏的多义性
    二 节奏与诸种艺术
    第二节 节奏与影视艺术
    一 影视作品的多种节奏
    二 确定节奏和表现出来
    三 万物皆流与万物皆变
    第二十二章 声音与综合、整一
    第一节 综合性是电视本性
    一 声一无听与系统综合
    二 综合思维是先进思维
    三 广袤宏观与粒子微观
    第二节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一 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二 声画珠联璧合
    后 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专业二库 10178238 J933/Z268 10178238 在架可借
    A 专业二库 10178237 J933/Z268 10178237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369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