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7 收藏:0

/冯友兰著 ;薛晓源绘 ;涂又光译

ISBN/ISSN:978-7-5146-1781-8

出版: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01

载体形态:465页 :图 ;21cm

丛编:冯友兰哲学三史

简介:全书共二十八个章节, 按照时间顺序, 全景式展现了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思想, 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以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语言简明生动, 又耐人寻味, 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中图分类号:B2

责任者:冯友兰, (1895-1990) 著 薛晓源 绘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画报出版社“冯友兰哲学三史”系列的其中之一。《中国哲学简史》由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此次出版,采用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的译本,配以薛晓源先生手绘的67幅古今中外哲学家画像,全新阐释了这部哲学经典。全书共二十八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全景式展现了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以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语言简明生动,又耐人寻味,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七十余来,本书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也是让许多人受益终生的智慧经典。

    豆瓣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不仅是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而且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他的哲学外旧内新,是对华夏先贤思想的再阐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杜威称赞他是“真正的学者材料”。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三松堂自序》等。
    薛晓源,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中央编译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巡视员。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编委,《中国书画》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3部学术专著,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接受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专访。主编出版学术艺术图书500多种。专著《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2014年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先后为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兰西斯科·高锐先生创作肖像,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外交部的表彰。新作有《哲人神彩》等。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
    “反者道之动”
    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和六经
    孔子作为教育家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
    国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和隐者
    杨朱的基本观念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道家的发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人性善
    儒墨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学
    神秘主义
    第八章 名家
    名家和“辩者”
    惠施的相对论
    公孙龙的共相论
    惠施学说、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道,无名
    自然的不变规律
    处世的方法
    政治学说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政治、社会哲学
    情和理
    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
    有限的观点
    更高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知识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关于“辩”的讨论
    澄清兼爱说
    辩护兼爱说
    对其他各家的批评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六种术数
    《洪范》所讲的五行
    《月令》
    邹衍
    一套历史哲学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人的地位
    人性的学说
    道德的起源
    礼、乐的学说
    逻辑理论
    论其他几家的谬误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法家的社会背景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历史哲学
    治国之道
    法家和道家
    法家和儒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事物的原理
    万物生成的“道”
    万物变化的“道”
    中和
    庸常
    明诚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
    中国的统一
    《大学》
    《荀子》的折中趋势
    《庄子》的折中趋势
    司马谈、刘歆的折中主义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阴阳家和儒家的混合
    宇宙发生论的学说
    人性学说
    社会伦理学说
    政治哲学
    历史哲学
    对《春秋》的解释
    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统一思想
    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扬雄和王充
    道家和佛学
    政治社会背景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名家兴趣的复兴
    重新解释孔子
    向秀和郭象
    “道”是“无”
    万物的“独化”
    制度和道德
    “有为”和“无为”
    知识和模仿
    “齐物”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风流”和浪漫精神
    《列子》的《杨朱》篇
    任从冲动而生活
    情的因素
    性的因素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学的一般概念
    二谛义
    僧肇的哲学
    道生的哲学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禅宗传达的宗系
    第一义不可说
    修行的方法
    顿悟
    无得之得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韩愈和李翱
    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
    精神修养的方法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事物的演化规律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程颢的“仁”的观念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起源
    程颐的“理”的观念
    处理情感的方法
    寻求快乐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太极

    心、性
    政治哲学
    精神修养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陆九渊的“心”的概念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明德”
    良知
    “正事”(格物)
    用敬
    对佛家的批评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
    孔教运动
    西方思想的传入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战时的哲学著作
    哲学的性质
    人生的境界
    形上学的方法论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社科库 10637238 B2/F277 10637238 在架可借
    A 社科库 10677164 B2/F277 10677164 在架可借
    A 社科库 10677166 B2/F277 10677166 在架可借
    A 社科库 10677165 B2/F277 10677165 在架可借
    A 长安校区社科文学库 10637239 B2/F277 10637239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369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