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人格中的兴奋与成长 Gestalt therapy: excitement and growth in the human personality /(德)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ederick Perls),(美)拉尔夫·赫弗莱恩(Ralph Hefferline),(美)保罗·古德曼(Paul Goodman)著 ;吴思樾译

ISBN/ISSN:978-7-305-25203-7 精装

出版: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

载体形态:561页 ;22cm

丛编:格式塔治疗丛书

简介:本书为心理治疗格式塔流派的奠基之作,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由通过对18个实验的详细描述,将艰深的理论通俗道来,目的在于提高个体觉察当下身心运作的能力。下卷则是对格式塔治疗的理论阐释。作者探讨了现实、人性和社会的关系,强调了社会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明确指出专注的自我乃有机体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格核心。

并列题名:Gestalt therapy: excitement and growth in the human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B84-064

责任者:皮尔斯 著 赫弗莱恩 著 古德曼 著 吴思樾 译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 格 式 塔 治 疗 奠 基 之 作 ★★★
    ★★★ 格 式 塔 治 疗 之 父 ★★★
    弗雷德里克•皮尔斯
    ★★★ 代 表 作 之 一 ★★★
    ☆☆ 本书为上下两卷。上卷通过对18个实验的详细描述,深入展示了格式塔取向的重要治疗技术,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增强觉察当下身心功能运作、享受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下卷则是对格式塔治疗的理论阐释。作者深入探讨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的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梳理并整合了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语义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诸多概念,深刻剖析了现实、人性和社会的关系,强调了社会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明确指出专注的自体乃有机体追求自体实现的人格核心。
    ※ ※ ※ ※ ※ ※ ※ ※
    ☆☆ 现在我认为神经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成长停滞的症状之一。成长停滞的其他症状有操控世界和控制疯狂、性格扭曲、减少人的潜力,以及“反应能力”的缺乏,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产生人格的漏洞。
    ☆☆ 成熟是一个转化环境支持并发展自体支持的持续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不断地减少依赖。
    ☆☆ 我们认为格式塔的观点是一种原始的、不扭曲的、自然的通向生命的方式,也就是一种通向人类的思考、行动、感觉的方式。
    ☆☆ 觉察是以接触、感觉、兴奋和格式塔的形式为特征的。
    ☆☆ 这本书是格式塔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是有机体/环境场中图形/背景形成的科学与技术。

    豆瓣作者简介:

    ☆ 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ederick Perls,1893—1970),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心理治疗师,格式塔治疗之父。代表作有《自我、饥饿和攻击》《格式塔治疗实录》《进出垃圾桶》《见证治疗》《格式塔治疗:人格中的兴奋与成长》(合著)等。拉尔夫•赫弗莱恩(Ralph Hefferline,1910—1974),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古德曼(Paul Goodman,1911—1972),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 吴思樾,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赴美学习心理咨询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自2016年起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工作对象为儿童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人群;拥有中、英双语心理咨询经验,及多个流派培训和督导的口译、笔译经验。
    ☆ 程无一,法语译者、文字工作者,译有《政教分离与良心自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格式塔:接触的治疗》(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等。

    目录:

    作者按/1
    导言/5
    第一卷 动员自体
    第一部 分定向自体/3
    第一章 开始的情境/5
    第二章 接触环境/35
    第三章 觉察的技术/86
    第四章 定向觉察/139
    第二部分 操控自体/165
    第五章 改进的情境/167
    第六章 内转/175
    第七章 内摄/227
    第八章 投射/253
    第二卷 新奇、兴奋与成长
    第一部分 引论/273
    第一章 成长的结构/275
    第二章 一般观点的不同和治疗中的不同/286
    第二部分 现实、人类本质与社会/305
    第三章 “心智”“身体”与“外部世界”/307
    第四章 现实、突发事件与评估/330
    第五章 成熟,以及对童年的回想/349
    第六章 人类本质与神经症的人类学/370
    第七章 言语化与诗歌/385
    第八章 反社会与攻击/400
    第九章 冲突与自体征服/423
    第三部分 自体的理论/443
    第十章 自体、自我、本我与人格/445
    第十一章 对精神分析自体理论的批判/460
    第十二章 创造性调整Ⅰ:前接触与接触480
    第十三章 创造性调整Ⅱ:最终接触与后接触/498
    第十四章 自我功能丧失Ⅰ:压抑,以及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判/513
    第十五章 自我功能丧失Ⅱ:典型结构与边界/533
    译名对照表/557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社科库 10715818 B84-064/P252 10715818 在架可借
    A 社科库 10715817 B84-064/P252 10715817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369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