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ry and art research on imperial court music of Tang dynasty /柏红秀著
ISBN/ISSN:978-7-305-07842-2
出版: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载体形态:281页 ;23cm
简介: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整体研究,内容包括: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唐代宫廷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唐代宫廷音乐的乐种、唐代宫廷的音乐表演伎艺。下篇为个案研究,内容包括:唐代宫廷音乐机构个案考证、唐代宫廷音乐活动参与者个案研究、唐代宫廷音乐乐曲个案考证。
并列题名:Literary and art research on imperial court music of Tang dynasty
中图分类号:J609.242
责任者:柏红秀 著
豆瓣内容简介:
《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整体研究,一是个案研究。就前者而言,又包括四个块面:其一,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构成、职能及其历史变迁;其二,唐代宫廷音乐活动参与者特别是乐人的构成、技艺培养及生活状况;其三,唐代宫廷音乐的乐种及其历史流变;其四,唐代宫廷音乐技艺及其历史的沿革。
豆瓣作者简介:
柏红秀,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研究。2004年获扬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项,正在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在《文学遗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艺术百家》等本学科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2004年获“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获“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目录:
上篇 整体研究
第一章 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第一节 太常寺
一、先唐太常寺的历史沿革
二、唐代的太常寺
第二节 教坊
一、初唐之“内教坊”
二、作为音乐机构的教坊
第三节 梨园
一、梨园音乐机构的建立
二、梨园的表演概况与历史沿革
第二章 唐代宫廷音乐活动的参与者
第一节 唐代宫廷乐人
一、宫廷?人考略
二、其他与宫廷有关的乐人
三、宫廷乐人面面观
第二节 唐代帝王、文士与宫廷音乐文艺
一、帝王与宫廷音乐文艺
二、文士与宫廷音乐文艺
第三章 唐代宫廷音乐的乐种
第一节 雅乐
一、雅乐的建制
二、雅乐的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 清乐
一、清乐之定义
二、唐代清乐之流变
第三节 燕乐
一、燕乐之名义
二、仪式燕乐与娱乐燕乐
三、唐代的凯乐
第四节 四方乐
一、东夷乐
二、南蛮乐
三、西戎乐
四、北狄乐
第五节 散乐
一、先唐散乐之流变
二、唐代散乐
第四? 唐代宫廷的音乐表演伎艺
第一节 歌、舞与器乐
一、歌唱
二、舞蹈
三、器乐演奏
第二节 大曲
一、先唐大曲
二、唐大曲
第三节 戏弄
一、歌舞戏
二、其他戏弄
第四节 幻术与杂技
一、幻术
二、杂技
下篇 个案研究
第五章 唐代宫廷音乐机构个案考证
第一节 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
一、“范安及说”最为合理
二、范安及生平及对教坊的认识意义
第二节 唐代仗内教坊考
一、仗内教坊是独立的宫廷音乐机构
二、仗内教坊的建制
第三节 论中晚唐教坊的发展特点
一、盛唐教坊的特点:繁荣却封闭
二、中晚唐教坊的特点:开放且活跃
第六章 唐代宫廷音乐活动参与者个案研究
第一节 论唐太宗的音乐思想
一、唐太宗音乐思想的创新
二、创新成因及影响
第二节 唐文宗与中晚唐宫廷音乐之发展
——以其修雅乐一事为中心分析
一、唐文宗修雅乐一事的评价差异
二、唐文宗修雅乐的动机
三、宦官对中晚唐宫廷音乐的控?
四、受制于宦官的中晚唐宫廷音乐发展之态势
第三节 李龟年非梨园弟子辩
——盛唐后期宫廷音乐开放性的一个例证
一、“李龟年为梨园弟子说”源流考辩
二、李龟年实为盛唐市井乐人
三、从李龟年的身份看盛唐后期宫廷音乐的发展态势
第七章 唐代宫廷音乐乐曲个案考证
第一节 泼寒胡戏之入华与流变
一、泼寒胡戏之入华
二、唐代的泼寒胡戏及其被禁
三、唐代泼寒胡戏的变易流传
四、结语
第二节 唐代《破阵乐》源流考
一、《秦王破阵乐》的产生及初入宫廷
二、《破阵乐》在唐代宫廷的发展
三、《秦王破阵乐》、《破阵乐》在域外与唐代民间的流衍
四、《破阵乐》的音乐特点
第三节 唐代《霓裳羽衣曲》源?考
一、《霓裳羽衣曲》的来源
二、《霓裳羽衣曲》在唐代宫廷的发展
三、《霓裳羽衣曲》在唐代民间的流衍
四、《霓裳羽衣曲》的音乐特点
五、结语
(代结语)任中敏“唐艺学”六十年之发展及学术价值重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临潼流通库 | 10493288 | J609.242/B174 | 10493288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369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