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字段内容 |
---|---|
001 | 01h0128595 |
005 | 20250414132621.0 |
010 | $a: 978-7-221-18213-5$d: CNY52.00 |
100 | $a: 20250414d2024 em y0chiy50 ea |
101 | $a: chi$c: ger |
102 | $a: CN$b: 520000 |
105 | $a: af z 000yd |
106 | $a: r |
200 | $a: 在世界尽头相遇$A: zai shi jie jin tou xiang yu$e: 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f: (德) 罗杰·伊伯特著$d: = Herzog by Ebert$f: Roger Ebert$g: 李尚译$z: eng |
210 | $a: 贵阳$c: 贵州人民出版社$d: 2024.12 |
215 | $a: 233页, [1] 叶图版$c: 图$d: 21cm |
225 | $a: 后浪电影学院$A: hou lang dian ying xue yuan$v: 233 |
330 | $a: 罗杰·伊伯特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 也是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近50年来, 他以直言不讳、雄辩有力的文风, 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了大量影评。在这些文章中, 他将渊博的电影知识与对生活的纯粹的热爱结合, 书写对电影的深层理解。伊伯特尤其欣赏维尔纳·赫尔佐格导演的作品, 自1968年两人在纽约电影节上相识以来, 他们展开了一段长达40余年、彼此成就的友谊。伊伯特把赫尔佐格的《阿基尔, 上帝的愤怒》列为影史十佳, 赫尔佐格则将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题献给伊伯特。本书是这段友谊的一份珍贵的记录, 汇集了两个人的对谈、书信, 伊伯特关于赫尔佐格电影的全部影评, 以及包括采访在内的其他文章。赫尔佐格在序言中讨论了他与伊伯特的关系 ; 其著名的《明尼苏达宣言》发表于与伊伯特的一次对话中, 本书也做了收录。两人的文字和言谈真挚、质朴, 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 一起体验电影和生活里的真相与狂喜。 |
410 | $1: 2001 $a: 后浪电影学院$v: 233 |
510 | $a: Herzog by Ebert$z: eng |
517 | $a: 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A: yi bo te dui hua he er zuo ge |
600 | $a: 赫尔佐格$A: he er zuo ge$g: (Herzog, Werner),$f: 1942-$x: 访问记 |
606 | $a: 电影导演$A: dian ying dao yan$x: 访问记$y: 德国$z: 现代 |
690 | $a: K851.657$v: 5 |
701 | $a: 伊伯特$A: yi bo te$g: (Ebert, Roger),$f: 1942-2013$4: 著 |
702 | $a: 李尚$A: li shang$4: 译 |
801 | $a: CN$b: XAFA$c: 20250414 |
905 | $a: 261410$b: 10749458-9$d: K851.657$r: CNY52.00$e: Y311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369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